关键词:合卺礼、葫芦文化、宇宙观
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喝交杯酒"是最具仪式感的环节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杯酒最初用的不是玻璃杯或瓷杯,而是一对剖成两半的葫芦。这种被称为"合卺(jǐn)礼"的仪式,从周代延续至今,看似简单的葫芦杯里,竟藏着古人对宇宙运行的深刻理解。
一、葫芦杯的前世今生:从生存工具到仪式圣物
要理解葫芦杯的象征意义,首先要追溯它的"出身"。考古发现,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出土了葫芦种子;5000年前的浙江钱山漾遗址,更发现了完整的葫芦皮制品。《诗经·豳风》中"七月食瓜,八月断壶"的记载,说明商周时期葫芦已是重要的生活物资——嫩葫芦可食用,老葫芦可做容器,中空的特性让它成为天然的"水瓢""酒器"。
这种与先民生存息息相关的植物,逐渐被赋予文化意义。《礼记·郊特牲》记载:"器用陶匏(páo,葫芦的古称),尚礼然也。"在周代的祭祀仪式中,葫芦器与陶器并列,成为沟通人神的重要媒介。到了婚礼中,《仪礼·士昏礼》明确规定:"共牢而食,合卺而酳(yìn,用酒漱口)。"新人用剖成两半的葫芦共饮,取"匏瓜剖分为二,合之则成一体"之意,这就是"合卺"的由来。
从生存工具到仪式圣物,葫芦完成了从"实用"到"象征"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它的自然形态与古人宇宙观的高度契合。
二、葫芦杯里的宇宙密码:从混沌到和合的哲学隐喻
古人的宇宙观,核心是"阴阳和合"与"生生不息"。《周易·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种从混沌到分化、再到和谐的生成模式,在葫芦杯的使用中得到了具象化呈现。
(一)未剖之葫芦:混沌初开的宇宙原象
葫芦未剖开时,是一个完整的球体。这种"浑然一体"的形态,与古人对宇宙初始状态的想象高度一致。《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列子·天瑞》描述"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都指向宇宙最初是一种未分化的混沌状态。
在民俗信仰中,葫芦常被视为"宇宙蛋"的象征。云南彝族创世史诗《梅葛》中,洪水过后,兄妹躲进葫芦得以存活,最终繁衍人类;苗族古歌《古枫歌》里,葫芦是孕育万物的容器。这些传说都暗示:葫芦的完整形态,对应着宇宙未分化的"太极"状态。
(二)剖分为二:阴阳两仪的具象表达
当葫芦被剖成两半,原本的"一"变成"二",这恰好对应《周易》"太极生两仪"的分化过程。在古人看来,宇宙从混沌中分化出阴阳二气,形成天地、男女、昼夜等对立统一的二元结构。
合卺礼中,新郎新娘各执一瓢,正象征"阴阳分判":男性属阳,女性属阴;葫芦的左瓢为阳,右瓢为阴(《礼记·内则》有"左佩纷帨,右佩刀砺"的左右阴阳观念)。这种"分"不是对立,而是为"合"做准备——正如《黄帝内经》所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阴阳的分化是宇宙运行的基础。
(三)合二为一:万物和谐的终极追求
最关键的仪式是"合饮":新人将各自的葫芦瓢相碰,共饮其中的酒,再将空瓢放回一处。这个动作完成了从"一→二→一"的循环,对应宇宙从混沌(太极)→分化(阴阳)→和谐(万物)的运行规律。
《礼记·昏义》说:"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这里的"合"不仅是夫妻的结合,更是阴阳二气的交融、两个家族的融合,乃至宇宙运行规律的微观体现。正如汉代《白虎通义》所言:"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之婚也。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婚姻被视为宇宙和谐的缩影。
三、葫芦的"多籽"与"中空":生命繁衍与包容万物的双重隐喻
除了形态上的象征,葫芦的生物特性也强化了其宇宙观内涵。
(一)多籽:生生不息的生命密码
葫芦内部有大量种子,这种"多籽"特性与古人"万物化生"的观念不谋而合。《周易·系辞》说"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认为生命繁衍是宇宙最基本的规律。
在婚礼中,葫芦的多籽被赋予"早生贵子"的寓意。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合卺用匏,取其甘苦共尝,且多子之意。"民间更有"葫芦里装的是子孙"的说法,新娘的妆奁中常放葫芦形状的饰品,洞房的帐钩也做成葫芦样,都是取其"多子多福"的象征。
(二)中空:包容万物的宇宙胸怀
葫芦的另一特性是"外实内空"。这种"虚中有实"的结构,与古人"太虚即气"的宇宙观相呼应。张载在《正蒙·太和》中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认为宇宙的本质是无形的"气",万物是"气"的聚散状态。
葫芦的中空,恰似"太虚"的无形;葫芦的外壳,恰似"气"凝聚成的万物。合卺时,酒液注入葫芦瓢,又被新人饮下,象征"气"在宇宙中的流动——从无形到有形(酒液),再通过生命(人)完成循环。这种"虚与实""有与无"的辩证关系,正是中国宇宙观的核心。
四、从合卺到交杯:葫芦杯的演变与宇宙观的传承
随着时代发展,合卺礼的器具逐渐从葫芦杯演变为交杯盏、同心杯,但核心的宇宙观始终未变。
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饮讫,掷盏并花冠于床下,盏一仰一合,俗云大吉。"这里的"彩结连盏"替代了葫芦的天然连接,但"一仰一合"的结果仍对应阴阳调和;"大吉"的寓意,正是宇宙和谐的体现。
到了现代,虽然交杯酒的形式更加多样,但"合二为一"的仪式内核从未改变。2019年一项针对全国300对新婚夫妇的调查显示(数据来源:中国民俗学会《当代婚礼仪式调查》),87%的受访者认为"喝交杯酒"是婚礼中最有意义的环节,其中63%的人能说出"象征夫妻一体"的含义,这正是古人宇宙观在当代的活态传承。
结语:一只葫芦杯里的中国智慧
从7000年前的河姆渡葫芦种子,到今天婚礼上的交杯酒,一只小小的葫芦杯,串联起了中国人对宇宙的认知、对生命的敬畏、对和谐的追求。它不仅是婚礼的仪式道具,更是一套浓缩的宇宙模型——用最朴素的自然物,诠释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智慧。
当我们在婚礼上看到新人共饮交杯酒时,不妨多想一想:这杯酒里,装的不仅是祝福,更是古人用千年时光沉淀的宇宙观密码。
【原创不易】转载交流请联系合肥孙三福道长(微信号:daosanfu)
参考资料:
《仪礼·士昏礼》(汉代郑玄注)
《礼记·郊特牲》(唐代孔颖达疏)
张紫晨《中国民俗与民俗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中国民俗学会《当代婚礼仪式调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