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民间信仰里,财神像总是格外醒目——红袍金冠,手持元宝、钢鞭或拂尘,一副“财源广进”的喜庆模样。细心的人会发现,许多财神像(尤其是道教体系中的赵公明财神)手中的拂尘,刷毛多是油亮的马尾毛。这看似普通的材质选择背后,藏着老祖宗对“招财”的深层理解,更暗含民俗文化中“物尽其用”与“象征取意”的双重智慧。
一、拂尘:从“除尘工具”到“通神法器”的身份跃迁
要理解财神拂尘为何偏爱马尾毛,首先得明白拂尘在民俗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拂尘的雏形是古代的“尘尾”,最早是文人雅士用来扫去案头落灰的日常工具。《世说新语》中记载,魏晋名士清谈时“执麈尾而谈”,麈尾的毛质轻柔,扫尘时不会惊扰纸墨,逐渐成为风雅的象征。
到了道教兴起后,拂尘的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道教追求“清净无为”,认为“尘”既是物理的尘埃,也是人心的杂念。道士手持拂尘,既是扫去坛前落叶的实用工具,更是“扫尽凡心”的修行象征。《云笈七签》中提到,道教法器需“取天地灵物,承阴阳之气”,拂尘因此被赋予“驱邪避秽、沟通人神”的法力。财神作为道教体系中的重要神祇(如赵公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其手持的拂尘自然也承担着“招财纳福、净化财路”的神圣职责。
二、马尾毛的“天然优势”:实用主义的民俗智慧
从物理特性看,马尾毛几乎是为拂尘“量身定制”的材质。古人选择器物材质时,最基本的考量是“合用”,马尾毛在这方面堪称“满分选手”:
特性 | 具体表现 | 对拂尘的意义 |
---|---|---|
轻盈坚韧 | 马尾毛直径约0.05 – 0.1毫米,单根拉力可达5 – 8牛(相当于能悬挂500 – 800克重物) | 挥舞时灵动不坠,长时间使用不易断裂,符合“扫尘”“示法”的动作需求 |
天然弧度 | 马尾毛根部粗、尖端细,自然弯曲成流畅的弧线 | 刷毛展开后呈扇形,扫动时覆盖面积大,视觉上更显飘逸,契合神仙“超凡脱俗”的形象 |
抗静电性 | 马毛表面有微小鳞片结构,摩擦时不易积累静电 | 扫过供桌、神龛时不易吸附香灰、碎屑,保持“洁净”的神圣感 |
耐候性强 | 马尾毛含角蛋白,天然防水防虫蛀 | 长期暴露在香火气、潮湿环境中不易霉变,适合作为祭祀法器长期保存 |
相比之下,其他常见材质(如羊毛、狗毛)要么过于柔软易打结(羊毛),要么硬度过高易扎手(猪鬃),都不如马尾毛“刚柔并济”。《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造物理念,在马尾拂尘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马尾毛的“文化密码”:象征体系里的“招财玄机”
1. “马”与“财”的天然联结:马到成功的吉祥隐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马”是“财富”与“机遇”的象征。《易经》中“乾为马”,乾卦代表刚健、进取,正是招财所需的“行动力”;汉代“天马”传说中,马能“踏云而至”,象征财富如“天马行空”般主动降临。财神手持马尾拂尘,暗含“马到财到”的美好期许——正如民间俗语“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还”,马尾的灵动与马的祥瑞,共同构成了“招财”的意象链。
2. “尾”与“续”的谐音取意:财源不断的隐秘祝福
“尾”在汉语中与“续”“维”谐音,马尾毛的“尾”被赋予“延续”“维系”的寓意。财神用马尾拂尘扫过,象征“扫去穷运,维系财路”;拂尘摆动时,马尾如丝绦般连绵不断,又暗合“财源滚滚、绵延不绝”的愿景。这种“谐音取吉”的民俗思维,在传统器物中极为常见(如蝙蝠象征“福”、葫芦象征“福禄”),马尾拂尘正是这一逻辑的典型体现。
3. “净”与“正”的精神契合:财神作为“正神”的身份要求
民间信仰中,财神虽掌管财富,却绝非“唯利是图”的俗神。以赵公明为例,《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他“买卖公平,不取非义之财”,是“正财神”的代表。马尾毛因取自马的尾部,在古人观念中属于“洁净之物”(马为“阳兽”,常被用于祭祀中驱邪);拂尘“扫尘”的动作,更强化了“净化财路、拒绝邪财”的寓意。用马尾毛制作拂尘,本质上是通过材质与动作的双重象征,强调财神“取财有道”的核心信仰。
四、从“地域差异”看传承:马尾毛为何能成为“主流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财神信仰在细节上略有差异。例如,福建、台湾地区的“关圣帝君”(关羽)作为财神时,拂尘材质偶见牛尾毛(取“牛气冲天”之意);江浙一带的“沈万三”财神像,拂尘有时用丝线编织(象征“财富如丝缕汇聚”)。但整体来看,马尾毛仍是绝对主流,这背后有两个关键原因:
其一,马的分布更广泛。古代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中原、北方地区马的数量远多于牛,马尾毛的获取成本更低;南方虽少马,但通过贸易也能获得,而牛尾毛因牛更偏向农耕用途(需保护耕牛),反而不如马尾毛易得。
其二,文化认同的趋同性。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其神仙体系(包括财神)的法器规范对民间信仰影响深远。《道藏》中明确记载“拂尘以马尾为上,取其清灵”,这种宗教典籍的“权威认证”,让马尾拂尘逐渐成为各地财神像的“标准配置”。
结语:一根拂尘里的“中国智慧”
从日常的除尘工具,到通神的道教法器;从马尾毛的物理特性,到“马到财到”的文化寓意,财神拂尘的马尾毛选择,是实用主义与象征思维的完美融合。它不仅是民间工匠“物尽其用”的造物智慧,更是中国人对“财富”理解的生动注脚——财富不仅需要“获取”,更需要“净化”;不仅要“到来”,更要“延续”。下次再看到财神像手中的马尾拂尘,不妨多留意一眼:那根轻轻摆动的“马尾”,或许正藏着老祖宗对“招财”最朴素也最深刻的期待。
【原创不易】转载交流请联系合肥孙三福道长(微信号:daosanfu)
参考资料:
《中国民俗法器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2018年。
《道教文化中的器物象征》,中华书局,2005年。
《民间信仰中的财神体系考》,《民俗研究》201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