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解析鬼节


清明、中元两个鬼节的产生,实际上与中国古代阴阳五行思想有关。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木、
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生相克,处于不断运动变化
之中。阴阳五行学说对传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医学等都有深远
的影响。鬼节,作为一种岁时节令,也与阴阳五行学说有着密切关系。
根据阴阳五行理论,鬼属纯阴。一年之中,春是少阳,夏是太阳,秋是少阴,冬是太阴;寒暑而
言,寒是阴,暑是阳;方位之中,南是阳,北是阴。纯阴之鬼应与同属阴的冬、寒、北相对应。阴之气,
主要为水气,《淮南子·天文训》云:“积阴之寒气为水。”! 以五行言之,方位中之北、时令中之冬、十
二地支中的亥子、五气中的寒,都属水。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天地万物同类相应,纯阴之鬼应与积阴
之水相一致。隋·萧吉《五行大义·论体性》:“北方至阴,宗庙祭祀之象。冬,阳之所始,阴之所终。
终始者,纲纪时也。死者魂气上天为神,魄气下降为鬼。精气散在于外而不反。故为之宗庙,以收
散也。……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天子亲耕,以供粢盛,王后亲蚕,以供祭饭,敬之至也。
敬之至,则鬼神报之,以介福。此顺水气。水气顺,则如其性。如其性,则源泉通流,以利民用。若
人君废祭祀、漫鬼神,逆天时,则水失其性,水暴出,漂溢没溺,坏城邑,为人之害。……”” 至阴的
北方就是祭祀人鬼的“宗庙祭祀之象”,而对于人们祭祀的孝顺行为,鬼也以水德来报应。七月为
申,申也说明鬼气与水气相一致。《说文解字》:申,“神也。七月阴气成体自申束,从臼自持也,吏臣餔时听事,申旦政也。”马书田在《中国冥界诸神》一书中指出,“此处阴气指鬼,七月为鬼节。申,就是神,在七月的时候,鬼会显现形貌动态,吏臣们在餔时(傍晚)持臼,听命神令政事”,而五行之水气开始显现的时间正是申。
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一年十二个月中,五行经历始生、旺盛、终了的过程。《淮南子·天文训》说:
“水生于申,壮于子,死于辰;三辰皆水也。火生于寅,壮于午,死于戌;三辰皆火也。木生于亥,壮于子,死于未;三辰皆木也。金生于巳,壮于酉,死于丑;三辰皆金也。土生于午,壮于戌,死于寅;三辰皆木也。”这就是三合说$。《淮南子》的三合说,在后世又发展为五行寄生十二宫,即将五行从生长到死亡的过程分为受气、胎、养、生、沐浴、冠带、临官、王、衰、病、死、葬十二阶段,与十二个月一一对应,以水为例,隋·萧吉《五行大义》卷二《论生死》云:“水受气于巳,胎于午,养于辰,生于申,沐浴于酉,冠带于戌,临官于亥,王于子,衰于丑,病于寅,死于卯,葬于辰。”这是《淮南子·天文训》的生、壮、死三阶段说的发展与细化,重要转折阶段还是在申生、子王(旺)、辰葬。兹将《淮南子·天文训》所说水在一年之中生、壮(旺)、死(墓)的过程画为图(见下页)。
申是七月,子是十一月,辰是三月。水气,也就是阴气在七月萌生,到了子月即十一月达到极盛,到辰月即三月消亡。同类相应,纯阴之鬼一年中的活动周期就是:七月开始活跃,至十一月达到

极盛,此后又渐渐趋向平静,到三月敛藏沉寂。
清明、中元两大鬼节分别在三月、七月。俗言“三月七月鬼旺月”,用阴阳五行观念来观察,三月、
七月之所以为鬼旺月,理由显而易见,因为这两个月是鬼活动周期中的重要时刻。前文提到民间俗
信七月鬼门开,有些地方整个七月成了鬼节,用阴阳五行观念来观察,也就不难理解。
根据民间习俗两大鬼节是有区别的。

两大鬼节节俗的差别就是由阴阳五行观念造成的:清明时节的三月,水气也就是阴气进入“死”
的阶段,如同动物的休眠,鬼活动的活跃期到此结束,鬼纷纷入居阴宅即墓庐歇息,故而相传这时候
是收鬼;给祖先的冥币要及时送去,否则一旦祖先休眠或已经紧闭家(墓)门,就收不到;由于此后相
当长一段时期祖先就住在墓中,为了让已经作古的亲人能够在阴间平平安安,修治坟墓自然成为当
务之急;也因这个缘故,所以要祀左邻右舍,使他们在阴间和睦相处,有些地方甚至还要祀后土,祈
求土地神照料墓中先人。到了七月,水气也就是阴气进入“生”的阶段,鬼又可以出门离家活动,故
而叫做鬼门开;路边点火、河中放灯、提供鞋子,都是为了满足鬼出门活动的需要,以免它们连基本
的需求都得不到,无法出行而在原地为非作歹,当然最好希望野鬼远走他乡;因为鬼门初开,群鬼纷
出,一时造成“鬼乱窜”的局面。由于鬼刚刚经历夏天巳、午、未三个月活动受到限制、无法出外觅食
的墓居煎熬,饥肠辘辘,为饿鬼施食就成为要事;又由于此时鬼可以自由外出活动,祭祀祖先就可不
必上墓,只要把祖先的鬼魂“接”到后代子孙的家中,祖先之灵便可饱餐祭品,收受冥币。
当然清明节的修治坟墓,还可从现实需要加以解释:经年雨水冲涮,杂草丛生,坟堆多有破毁,
而清明一过,又要进入多雨季节,所以要除草、填土、修墓。但现实需要不等于理论根据,不是深层
次的观念上的原因,同时用现实需要来解释,也无法解释其它节俗产生的原因。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