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法事与习俗

单篇文章
发布于

中元节的名称确实来自道教。道教有“三官”之说。“三官”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
又名三元大帝。天官治理天界,主为人赐福;地官治理地下,主为人赦罪;水官治理水中,主为人解

厄。他们分别在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执行赐福、赦罪、解厄的职责。三官信仰在东
汉道教初创时期就已产生,《三国志·张鲁传》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典略》:“光和中,……汉中有
张修,……修为五斗米道。……为鬼吏,主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字,说服罪之意。作三
通,其一上之山,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由三官的信仰又发展为三元说。
三元说约在北魏已确立,清赵翼《陔余丛考·天地水三官》:“其以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
自元魏始。”对于中元,南北朝时所出的道经《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说:“七月十五日,
中元之辰。地官校戒,擢选众人,分别善恶。诸天大圣,普诣宫中,简定劫数人鬼簿录,饿鬼囚徒,一
时俱集,……于其日夜讲说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得解脱,一俱饱满,免于众苦,得
还人中,自非如斯,难可拔赎。”正因为中元节是地官赦罪之日,道士在这一天诵经作法事,以
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一些人认为,作为鬼节的中元节就是始于道教中元节。

中元节法事与习俗

就佛教而言,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盂兰盆”一词,来自佛经中目连救母故事,是梵文 的音译,原意为“救倒悬”,即解救在地狱受苦的鬼魂。《盂兰盆经》记载:“大目犍连始得六通,
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
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抟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
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吾今当为汝说救
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
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
目连依法施行后,其母果然得以脱离饿鬼之苦。目连就对佛祖说,将来所有佛门弟子,亦应奉盂兰
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佛祖闻言大悦,便传言弟子们,年年七月十五,为现在父母乃至七
世父母作盂兰盆施佛与僧。从此盂兰盆会的习俗广为流传。
《盂兰盆经》在西晋时期翻译传入中国,中国举办盂兰盆会始于南朝的梁武帝萧衍。《佛祖统
纪》卷三十七记载,大同四年,梁武帝在同泰寺设盂兰盆斋。义楚《释氏六帖》卷二十二《贮积
秤量部》说:“梁武每于七月十五日普寺送盆供养,以车日送,继目连等。”一些人认为,正是从梁代开
始仿行的盂兰盆会,相沿发展成俗,七月十五才形成节日。
不可否认,佛、道文化对七月十五中元节这一节日及其节俗的形成确实影响很大。但是作为一
种基于鬼信仰的活动,民间俗信与佛、道信仰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
根据道教的说法,中元节是在七月十五;根据《盂兰盆经》,盂兰盆会也是在七月十五。如果说
七月份的这个鬼节是因道教和佛教而产生,那么这一鬼节祭祀祖先、赈施孤魂野鬼等活动的时间应
该只是在七月十五日,或至多在七月十五日前后数天内,但民俗中的鬼信仰和鬼节并非如此。民间
俗信,整个七月是鬼月,阎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放鬼出来,到阳间觅食,享受人们的供
祭。七月最后一天,重关鬼门,群鬼又得返回阴间。因这种俗信,产生了相应的习俗。比如说在
福建晋江,每年农历七月,城乡各地,均忙于操办“普渡”。普渡从农历七月初一日“起脚灯”开始,至
八月初一日“倒脚灯”结束,整整一个月。又比如在湖北,俗信七月的前半个月中,新亡人初一到
初七回家探亲,已故三年以上的老亡人初八到十五回家探亲。浙江湖州,整个七月,几乎每天晚
上都有和尚道士在街上搭台放焰口,称为“盂兰盆会”。
民间还有把七月鬼节与道教中元节、佛教盂兰盆会并称、混称的,从称呼上也昭示各有源头。以四
川为例,清嘉庆十七年《南溪县志》卷十“:[七月]自十三至十五日为中元节,又为鬼节。浮屠氏
设盂兰会。各家具香烛、楮赙、酒馔,拜祭祖先(俗称七月半)。”清同治四年《璧山县志》卷十:
“(七月)望日为中元节,俗名鬼节,释家设盂兰盆会以荐亡者。”民国十三年江津县志》卷十六则
说“:俗谓中元为鬼节,故作佛事以渡脱之。”这里提到的“鬼节”都是专指,而非泛称;从逻辑关系说,与道
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是并列关系,而非种属关系,更非异称。


侧边栏





1 【命理】 【文化】 【风水】 七杀 丧葬习俗 中医 五行 五行平衡 五行生克 交感巫术 八字 八字命理 十神 命理 命理大师 命理学 婚姻民俗 婴灵信仰 工位风水 心理学 正官 比肩 民俗仪式 民俗信仰 民俗象征 民间信仰 测试标签 环境心理学 生死观念 超度仪式 道教 道教文化 风水 食神


本站文章及内容仅供学术和文化交流。不涉及政治、宗教等敏感信息。The articles and content on this website are for acade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 only. It does not involve sensitive information such as politics or religion.
本站文章及内容来源于原创和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道长删除。The articles and content on this website are sourced from original and online sources. If there are any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Taoist to delete them.
本站为《安徽农金网》旗下非独立板块,旨在传播与弘扬农耕文化。This website is a non independent section under Anhui Agricultural Finance Network, aimed at spreading and promoting agricultural culture.


安徽农金网 中国道教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