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黟县算命大师,#黄山市黟县风水大师,#黄山市黟县道士,#黄山市黟县道教

黟县的山是裹着雾的,像道教仙人遗落的纱巾,轻轻搭在黛青色的峰峦上。清晨的风从黄山深处吹过来,带着松针的清苦和道观的檀香,掠过宏村的南湖,掠过西递的牌坊,最后停在村口老樟树下的茶摊旁。卖茶的阿婆擦了擦八仙桌,笑着对刚坐下的客人说:”您来的巧,王道长今早刚从齐云山回来,要不去他那里喝杯茶?”
王道长的院子在碧山脚下,篱笆墙爬着紫色的牵牛花,门楣上挂着块旧木牌,写着”归真斋”三个隶书字。推开门,迎面是株百年老梅,枝桠上还留着残雪,树下摆着张石桌,桌上放着半壶温着的黄山毛峰。听见脚步声,里屋走出个穿藏青道袍的老人,须发皆白,眼角有深深的皱纹,像黟县山路上的车辙,藏着岁月的故事。
“坐。”王道长指了指石凳,亲手倒了杯茶。茶汤呈琥珀色,飘着淡淡的兰花香,喝一口,甘醇中带着些微的苦,像黟县的日子,苦得清透,甜得绵长。”您是来问命理的?”他摸了摸桌上的罗盘,铜制的指针在阳光下闪着光,”黟县的命,得结合山水看。你看窗外的山,那座像官帽,那座像笔架,你家住在山脚下,刚好占了’左青龙右白虎’的格局,这两年运势该是往上走的。”
王道长的话不是空穴来风。黟县的道教文化,早刻进了山水的骨血里。相传黄帝时期,浮邱仙人就在黄山炼丹,丹炉的烟飘了三千年,把黟县的山都染成了仙风道骨的模样。浮邱峰下的浮邱观,始建于唐代,青瓦上还留着当年的丹砂痕迹,观里的道士至今还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矩,清晨撞钟,傍晚诵经,连灶上的粥都熬得比别处香。
齐云山离黟县不过几十里路,那座”白岳”是道教的洞天福地,太素宫里的玄天大帝像前,常年香火鼎盛。黟县的老人说,齐云山的道士常来黟县走亲戚,教村民们画符、看风水,连宏村的水系都是当年的道士帮着设计的——”你看那南湖,像不像个八卦图?水从村头流到村尾,绕着家家户户转,这才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王道长的命理术就是从齐云山学来的。他十五岁那年跟着父亲去齐云山进香,被山上的老道士看中,说他”骨相清奇,有仙缘”。于是他留在山上,跟着老道士学八字、学罗盘、学看山水格局。学了十年,老道士对他说:”你该回去了,黟县的山在等你。”
回到黟县后,王道长在碧山脚下建了”归真斋”。他的客人很多,有从城里来的老板,有刚结婚的年轻人,还有村里的老人。不管是谁,他都先让人家喝杯茶,然后指着窗外的山说:”你看那座山,像不像你命中的贵人?”或者说:”你家的窗户该朝东开,这样能接住早上的阳气。”他的话总是很准,村里的张婶说:”去年我家儿子要做生意,找王道长看了看,他说’选门口有老槐树的铺子’,结果儿子的生意真的火了。”
黟县的命理文化,就这样藏在山山水水里,藏在道士的茶里,藏在村民的闲聊里。它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法术,而是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就像王道长说的:”命理不是算出来的,是活出来的。你对山好,山就对你好;你对人好,人就对你好。”
傍晚的时候,我告别王道长,沿着碧山的小路往回走。夕阳把山染成了金色,远处的道观传来晚钟,声音像浸了蜜的,甜丝丝的。路过村口的老樟树下,卖茶的阿婆笑着喊我:”下次再来,我给你留着最好的毛峰。”
如果你也想了解黟县的命理文化,想听听王道长的故事,不妨扫码联系道长。说不定,你能从黟县的山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仙缘”。
(因篇幅限制,更多黟县道教文化故事及命理咨询,请扫码联系道长。)
参考资料
1. 黄山宗教文化. whw.hsu.edu.cn
2. 安徽齐云山道教文化. 网易手机网
3. 安徽道教概述. 道客巴巴
4. 齐云山:云雾缭绕中的仙境奇观. 今日头条
5. 黄山道教宫观大全. 搜狗指南
【原创不易】转载交流请扫码联系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