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侗寨”抬官人”:面具下藏着的千年狂欢密码

单篇文章
发布于

关键词:侗族民俗,面具文化,抬官人节

在贵州黔东南的侗寨里,每年春节都要上演一场特殊的”官场现形记”——几个壮汉抬着一顶简易轿子,轿上坐着涂着花脸、戴着面具的”官人”,身后跟着敲锣打鼓的队伍,所到之处村民们笑闹着往”官人”脸上抹锅灰。这场被称为”抬官人”的民俗活动,为何会有戴面具游街的独特环节?今天我们就来揭开面具背后的文化密码。

一、从”掂宁蒙”到”打花脸”:抬官人节的前世今生

要理解面具的意义,首先得弄清楚”抬官人”的由来。这项活动在侗语中叫”掂宁蒙”,直译成汉语就是”抬官人”。根据贵州综合广播的报道,肇兴侗寨的老人们说,这个习俗至少有300年历史,最早是为了纪念一位造福百姓的侗族首领。传说古代侗寨遭遇灾荒,一位年轻首领带领族人开荒种地、修渠引水,最终战胜了饥荒。为了铭记他的功绩,村民们在每年新春用”抬官人”的方式重现当年场景,逐渐演变成固定的民俗活动。

如今的”抬官人”流程已形成固定套路:正月初七到初八,各村寨选出机灵的小孩或年轻人扮演”官人”,由8 – 12个壮汉用竹轿或木轿抬着游街。”官人”身边跟着”官太太”和”衙役”,队伍里有敲铜锣的、打铜鼓的、放鞭炮的,所到之处村民们端出糯米酒、酸鱼酸肉,最热闹的是”打花脸”环节——大家用锅底灰、蓝靛汁往”官人”脸上涂抹,寓意”驱走晦气,迎来吉祥”。

二、面具:狂欢背后的三重文化隐喻

在这场全民参与的狂欢中,面具是最醒目的文化符号。观察过抬官人活动的学者发现,参与者佩戴的面具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模仿古代官员的乌纱帽搭配简易脸谱,一种是夸张的”笑面”面具,还有一种是融合了动物元素(如牛、鸟)的图腾面具。这些面具绝非简单的装饰,而是承载着三重文化意义。

1. 身份转换的”魔法道具”

在传统民俗中,面具常被视为”身份转换”的媒介。侗族巫师在做法事时会戴面具,象征与神灵沟通;婚礼上的”喜娘”戴红盖头,也是一种身份转换的仪式。抬官人活动中的面具同理——平时下地干活的村民,一旦戴上”官帽”和面具,就暂时脱离了日常身份,变成了”父母官”;而围观的村民用锅灰抹脸,也在完成从”普通百姓”到”狂欢参与者”的转换。这种身份的临时置换,让平时恪守礼法的侗寨人得以释放天性,形成”全民皆戏”的狂欢氛围。

2. 驱邪纳福的”神圣符号”

侗族是一个信仰万物有灵的民族,认为自然界的山川河流、飞禽走兽都有神灵。抬官人活动选在春节举行,本身就有”辞旧迎新”的寓意,而面具则是驱邪的重要工具。根据黎平县非遗保护中心的调查,黄岗村的老人们说,面具上的”笑面”代表”福神”,能驱散过去一年的灾厄;动物图腾面具则象征牛的勤劳、鸟的灵性,能带来新一年的丰收。2023年正月初八黄岗村的活动中,一位78岁的寨老曾解释:”面具上的花纹不是随便画的,牛眼睛要圆,代表看得到所有庄稼;鸟嘴要尖,代表能啄走田里的害虫。”

3. 历史记忆的”活态载体”

面具还是侗族历史记忆的载体。贵州民族大学民俗学教授王雪梅在《黔东南侗族面具文化研究》中指出,抬官人面具的造型演变,折射出侗族与汉族文化的互动。早期的面具更接近侗族传统的”萨玛”(祖母神)面具,线条粗犷;清代以后,随着汉文化影响加深,面具逐渐加入乌纱帽、补子(官服纹样)等元素,形成”侗汉融合”的独特风格。如今在肇兴侗寨,还能看到一种”半侗半汉”的面具——前脸是汉族官员的乌纱帽,后脑勺却保留着侗族”百鸟衣”的羽毛装饰,这正是两种文化交融的见证。

三、从”神秘仪式”到”文旅符号”:面具的现代变奏

随着时代发展,抬官人节的功能也在悄然变化。过去,它是纯粹的民间仪式,面具的制作、佩戴都有严格的规矩——必须由寨里的老匠人用枫木雕刻,面具做好后要请巫师”开光”,活动结束后要放在鼓楼的神龛上供奉。如今,为了适应旅游发展,一些村寨开始用更轻便的纸质面具,颜色也更鲜艳,甚至出现了”卡通版”面具(比如戴着面具的”官人”举着”欢迎游客”的牌子)。

这种变化引发了一些争议。有学者担心过度商业化会消解面具的文化内涵,但更多人认为这是传统民俗的”活态传承”。从江县文旅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期间,黄岗村因”抬官人”活动吸引游客3.2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20万元,其中30%的收入用于修复鼓楼、资助面具匠人。正如黄岗村支书吴老根所说:”以前做面具是为了敬神,现在做面具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文化。只要年轻人还愿意戴上面具,这个习俗就不会断。”

结语:面具下的文化生命力

贵州侗寨的”抬官人”节,看似是一场热闹的狂欢,实则是一部活的文化史书。面具作为其中最醒目的符号,既承载着驱邪纳福的原始信仰,记录着民族融合的历史记忆,也见证着传统民俗在现代社会的转型。当”官人”戴着面具从鼓楼出发,当村民们笑着往他脸上抹锅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民俗表演,更是一个民族对文化根脉的坚守与创新。

或许正如人类学家费孝通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贵州侗寨的面具背后,我们看到的正是这种”各美其美”的文化自信——它不拒绝变化,却始终坚守内核;它拥抱现代,却从未忘记来路。

 


 

参考资料

贵州综合广播《秋游贵州品多彩|游客们有福了,肇兴侗寨“抬官人”国庆假期热闹上演》

天眼新闻《贵州黎平:侗族“抬官人”喜庆闹新春》

贵州民族大学《黔东南侗族面具文化研究》(王雪梅)

从江县文旅局2023年春节旅游数据报告

 


 

【原创不易】转载交流请联系合肥孙三福道长(微信号:daosanfu)


侧边栏





1 【命理】 【文化】 【风水】 七杀 丧葬习俗 五行 五行平衡 五行生克 交感巫术 八字 八字命理 十神 命理 命理大师 命理学 婚姻民俗 婴灵信仰 工位风水 心理学 正官 比肩 民俗仪式 民俗信仰 民俗象征 民间信仰 测试标签 环境心理学 生死观念 财神信仰 超度仪式 道教 道教文化 风水 食神


本站文章及内容仅供学术和文化交流。不涉及政治、宗教等敏感信息。The articles and content on this website are for acade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 only. It does not involve sensitive information such as politics or religion.
本站文章及内容来源于原创和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道长删除。The articles and content on this website are sourced from original and online sources. If there are any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Taoist to delete them.
本站为《安徽农金网》旗下非独立板块,旨在传播与弘扬农耕文化。This website is a non independent section under Anhui Agricultural Finance Network, aimed at spreading and promoting agricultural culture.


安徽农金网 中国道教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