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谯城区算命大师 #亳州市谯城区风水大师 #亳州市谯城区道士 #亳州市谯城区道教

清晨的谯城老巷里,青石板缝间还凝着露,巷口卖麻糊的担子刚支起来,蒸腾的热气便裹着“天下道源”的旧韵,往道德中宫的朱门里钻。卖麻糊的老张头握着铜勺晃了晃,对蹲在旁边喝麻糊的年轻人说:“娃,你要是想找懂命理的先生,得往道德中宫后殿走——那地方的砖缝里都浸着道气哩。”
谯城的道气,是从三千年前的《道德经》里飘出来的。春秋时老子骑着青牛出函谷关前,曾在苦县厉乡(今谯城境内)的曲仁里住了半辈子。那时候的曲仁里还是个种满李树的小村庄,老子在村头的老槐树下给乡邻讲“祸兮福之所倚”,讲“治大国若烹小鲜”,讲着讲着,就把道家的根须深深扎进了谯城的泥土里。后来道教尊老子为教祖,谯城便成了“天下道源”,连城里的老井都沾了仙味——传说道德中宫前的“老子井”,井水能治失眠,喝一口就能梦到老子讲经。
道德中宫的朱门是明代的旧物,红漆虽已斑驳,却还留着万历年间的题字:“老祖殿”。跨进门槛,迎面就是老子的塑像,青牛在侧,须髯飘拂,像在说“道法自然”。后殿的希夷殿里,陈抟老祖正歪着身子打盹——这位“睡仙”是谯城十八里镇陈庄村人,传说他一觉能睡八百载,连宋太宗都亲自来找他问过国运。殿里的香案上摆着签筒,签文是陈抟亲手写的,“心有善念,福虽未至祸已远”,字迹里还带着几分睡意。
出了道德中宫,往南走二里地就是陈抟庙。庙门是青瓦盖的,门楣上挂着“希夷祠”的匾额,门口的石狮子都雕得眯着眼睛,像在学陈抟睡觉。庙后的“睡仙亭”里有块石碑,刻着陈抟的《睡歌》:“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覆地。南北任眠,东西随睡……”传说陈抟当年在华山下棋赢了赵匡胤,把华山给“睡”来了,可他最爱的还是谯城的老家——每年清明,陈庄村的人都会去陈抟庙烧纸,说老祖要是想家了,会托梦给村里的老人。
谯城的命理大师,大多沾着陈抟的传承。就说齐大师吧,住在道德中宫后巷的四合院里,门口挂着“龙虎山正一派传度”的牌子。他是个精瘦的老头,留着山羊胡,手里总拿着个铜罗盘。有人找他算姻缘,他摸着罗盘说:“你命里的正缘在东南方,穿蓝衣服,下月初八会在菜市场遇到——记住,要帮她捡掉在地上的菜。”有人找他看风水,他绕着房子转三圈,指着墙角说:“这里有棵老槐树的根,得挖出来埋到村头的土地庙后,不然家里小孩总闹病。”齐大师的规矩是“三不算”:不孝父母的不算,作恶多端的不算,不信因果的不算——他说,命理是道的末流,要是人没了德行,算得再准也没用。
巷口的麻糊担子已经摆了三十年,老张头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总说:“谯城的道,不是在庙里,是在人的日子里。你看那卖菜的老太太,挑着担子走得稳,那是懂‘厚德载物’;那修鞋的师傅,针脚缝得密,那是懂‘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风里飘来麻糊的香气,混着道德中宫的香火味,还有陈抟庙的桂花香,把谯城的日子,熬得像一碗温温的麻糊,稠得化不开。
暮色降临时,道德中宫的钟声响了,撞得老巷里的麻雀扑棱棱飞起来。齐大师站在四合院门口,望着天上的月亮,摸了摸怀里的《道德经》——那本书的纸页都翻烂了,边缘卷着毛,像极了谯城的老巷。他对着月亮笑了笑,转身走进屋里,点亮了案上的青油灯——灯影里,墙上挂着的陈抟画像,正眯着眼睛,像在和他一起,等下一个来找他算命理的人。
(因篇幅限制,谯城更多命理故事、道观秘闻及大师联系方式,可扫码咨询页面道长,听他慢慢讲那些藏在青石板下的道韵。)
参考资料
1. 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 道教鼻祖老子[EB/OL]. (2023-05-10). https://www.bzqc.gov.cn/News/show/307866.html.
2. 360个人图书馆. 亳州道德中宫[EB/OL]. (2021-08-15). https://www.360doc.cn/article/6657566_946448713.html.
3. 凡奇文史. 安徽亳州历史名人:希夷先生——北宋著名道家学者陈抟的传奇一生[EB/OL]. (2022-11-20). http://m.toutiao.com/group/7259760508507701794/.
4. 亳州头条. 天下道源在亳州[EB/OL]. (2023-03-18). http://m.bozhou.cn/p/111375.html.
5. 列表网. 亳州易学人物道长[EB/OL]. (2024-01-05). http://m.liebiao.com/bozhou/qimingfengshui/658271768.html.
【原创不易】转载交流请扫码联系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