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训练防溺水,这3关必须过!

单篇文章
发布于

封面图

夏天一到,泳池里又热闹起来了——孩子学游泳的、大人练自由泳的、老人泡着玩水的……游泳确实是个好运动,既能降温解暑,又能锻炼心肺功能,甚至被称为“最适合终身坚持的运动”。但你知道吗?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溺水是我国1-14岁儿童意外伤害致死的头号原因,而游泳训练中的溺水风险,往往就藏在那些“以为没问题”的细节里。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从专业游泳教练和救生员的视角出发,拆解游泳训练中“防溺水”的核心三关——训练前的“安全评估关”、训练中的“技能监控关”、训练后的“应急复盘关”。不管你是给孩子报游泳班的家长,还是正在学游泳的新手,看完这篇,都能把“安全绳”攥得更紧。


第一关:训练前,先给安全“做体检”

很多人觉得“游泳训练不就是下水扑腾吗?”,但专业教练的第一堂课,永远不是教划水动作,而是给“安全”做全面体检。这体检要查三个人:参训的你、训练的环境、身上的装备。

1. 查人:你的能力配得上训练强度吗?

去年夏天,杭州某游泳馆发生过一起“新手越界溺水”事件:10岁的小宇刚学游泳3天,教练在浅水区教漂浮,他趁教练转身时偷偷游向深水区,结果腿一软沉了下去。后来救生员说:“这孩子憋气只能坚持15秒,根本不具备深水区活动能力。”

这就是典型的“超能力训练”。专业训练前,教练必须做两件事:

  • 体能测试:测憋气时长(新手至少20秒)、漂浮能力(能在水中保持5秒不沉)、划水效率(1分钟能游3米以上);
  • 健康筛查:重点查心脏病、哮喘、癫痫病史(这些疾病发作时,在水中非常危险)。

举个真实案例:上海某体校曾有学员训练时突然抽搐,后来发现是隐瞒了癫痫病史。所以家长一定要如实告知孩子健康状况,教练也会根据测试结果分级教学——新手只能在1.2米以下浅水区,深水区用隔离带拦着,想进去?先过“能力考核关”。

2. 查环境:泳池不是“随便选”

你以为找个凉快的泳池就能练?错!专业训练对环境的要求比你想象中严格得多:

  • 水温:26-28℃最舒服(低于25℃容易抽筋,高于30℃容易疲劳);
  • 水深:教学区不超过1.5米(深水区至少2米,但新手禁止进入);
  • 水质:余氯要控制在0.3-0.5mg/L(太低容易滋生细菌,太高会刺激眼睛);
  • 隐藏风险:池边不能有尖锐物(比如破损的瓷砖),排水口必须有防护网(曾有小孩头发被排水口吸住的新闻)。

如果是开放水域训练(比如水库、海边),要求更严:水流速度不能超过0.5m/s(相当于正常走路的速度),必须提前用声呐探测暗礁分布,岸边还要有明显的“危险区域”标识。

3. 查装备:不是所有浮板都“保命”

新手学游泳,浮板、救生圈是“保命神器”,但你知道吗?市面上20%的儿童浮板不达标!去年315曝光过一批“一压就破”的劣质浮板,浮力只有30N(合格标准是50N),孩子一用力就沉下去。

专业训练中,装备检查有三个“硬指标”:

  • 浮板/救生圈:必须有“国标GB”标识,按压测试不变形;
  • 教练装备:防水哨子(声音能传50米)、救生杆(长度至少2米);
  • 开放水域:必须穿带反光条的救生衣(夜间训练能被30米外的救生船看到)。
图片1

第二关:训练中,技能和监控“双保险”

“我会游50米自由泳,肯定安全了吧?”大错特错!去年南京一位25岁的游泳爱好者,在训练时突然溺水——他游得很快,但不会“无动力漂浮”,体力耗尽后直接沉底。这就是典型的“会游但不会自救”。

1. 这3项生存技能比“游得快”更重要

专业教练常说:“游得快是技能,活得久才是本事。”训练中必须重点练这3项:

  • 无动力漂浮:“仰漂”(面朝上,双手自然放身体两侧,用肚子的浮力保持口鼻露出水面)和“水母漂”(蜷缩成球,减少体力消耗)。教练会让学员蒙眼练习——真溺水时,可能已经慌到看不见东西了;
  • 互救不盲救:很多悲剧是“救一个,搭一个”,比如同伴溺水,新手直接跳下去拉,结果被缠得一起沉。正确做法是:用救生绳抛过去(要抛到溺水者前方1米)、用长杆够手腕(别够手,容易被抓住)、甚至脱外套甩过去(衣服展开有浮力);
  • 呼吸控制:90%的新手呛水是因为“用鼻子吸气”——水一进鼻子,本能反应就是慌,一慌就乱扑腾。教练会反复纠正:“吸气用嘴张大吸,呼气用鼻子慢慢吹,像吹生日蜡烛那样。”

2. 教练的“三看一听”,比你想象中严

你以为教练在池边“偷懒”?其实他们的眼睛比摄像头还尖。专业救生员培训里有个“1:8”原则——1个教练最多带8个学员,超过这个数,监控就会有盲区。

具体怎么监控?教练要做到“三看一听”:

  • 看动作:划水是否连贯?打腿是否过紧?动作变形往往是体力透支的信号(比如自由泳划水幅度突然变小,可能是没力气了);
  • 看位置:每个学员的活动范围要记在心里——比如新手A只能在1-3道,突然游到5道深水区?必须立刻吹哨叫回来;
  • 看表情:嘴唇发紫(可能是冷到抽筋)、频繁揉眼睛(可能是呛水了)、抓池边不松手(可能恐慌了);
  • 听声音:正常训练是“哗啦哗啦”的划水声,如果突然安静,或者出现“咳咳”的呛水声,必须立刻冲过去。

开放水域训练更夸张:除了教练,还要配救生船(离学员不超过20米)、无人机(实时拍视频回传,连水下阴影都能看清),就为了“风险早发现1秒,救援成功率高10%”。

第三关:训练后,应急和复盘“不马虎”

“训练结束就安全了?”错!数据显示,40%的游泳溺水发生在训练结束后的“放松期”——比如学员觉得“练完了”,开始打闹跳水,或者教练觉得“结束了”,监控松懈。

1. 溺水急救:30秒内决定生死

如果真的发生溺水,黄金救援时间只有4-6分钟(大脑缺氧超过6分钟会不可逆损伤)。专业救生员的急救流程是这样的(见图1):

第一步:示警(5秒内):大声喊“有人溺水!”同时吹哨(哨声要长音+短音,引起周围人注意);

第二步:远救(30秒内):用救生杆够溺水者手腕(别够手,容易被缠),或者抛救生圈(要抛到他前方1米,避免砸到);

第三步:急救(持续到呼吸恢复):上岸后立刻检查呼吸(用手放鼻子前,看有没有气;用眼睛看胸口有没有起伏),如果没呼吸,马上做CPR——30次胸外按压(手掌根压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5-6厘米),接着2次人工呼吸(捏住鼻子,嘴对嘴吹到胸口抬起),按压速率100-120次/分(相当于唱《新年好》的节奏);

第四步:送医:即使恢复呼吸,也要送医院检查(很多溺水者会有“干性溺水”,几小时后突然呼吸困难)。

步骤 操作要点 时间要求
示警 哨声+喊话,引起周围人注意 5秒内
施救 工具优先,避免直接接触 30秒内
急救 CPR操作,按压+人工呼吸 持续至呼吸恢复
送医 即使恢复,也要送医院检查 越快越好

图1:溺水应急处置流程图(根据专业救生流程整理)

2. 复盘不是“走过场”,是“救命课”

每次训练结束,教练都会开10分钟的“安全复盘会”,记3本“账”:

  • 学员账:谁今天频繁呛水?谁突然游到深水区?这些“异常行为”要记下来,下次训练重点关注;
  • 装备账:救生圈有没有漏气?救生杆有没有裂痕?去年有个教练发现浮板边缘开胶,及时换掉,后来那个浮板在训练中救了一个孩子;
  • 环境账:今天水温是不是突然降了?池边的防滑垫有没有移位?这些变化可能影响下次训练安全。

更关键的是用“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改进训练——比如发现“新手容易恐慌”,就加“水下摘泳镜”的训练(先在浅水区,蒙眼摘泳镜再戴上,适应水下睁眼的感觉);发现“互救意识弱”,就用假人模拟溺水场景,让学员轮流练习抛救生绳。

图片2

结语:游泳的安全,藏在“小题大做”里

很多人觉得“防溺水”是“大惊小怪”,但每一个“小题大做”的细节,都是用血泪换来的教训——一个合格的浮板、一次认真的憋气测试、教练多盯1秒的眼神,可能就是生死之差。

夏天来了,愿每个爱游泳的人,都能记住:游泳的魅力,不在游得多快,而在游得安全。当“防”的意识刻进每一次训练,游泳才能真正成为“终身受益的生存技能”。


参考资料

1. 国家体育总局. 《游泳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GB 19079.1-2013)[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2. 中国救生协会. 《游泳救生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Z]. 2020.

3. 王强. 青少年游泳训练中的安全风险与防控策略[J]. 体育教育研究, 2021(3): 45-48.


侧边栏





1 【命理】 【文化】 【风水】 七杀 丧葬习俗 五行 五行平衡 五行生克 交感巫术 八字 八字命理 十神 命理 命理大师 命理学 婚姻民俗 婴灵信仰 工位风水 心理学 正官 比肩 民俗仪式 民俗信仰 民俗象征 民间信仰 测试标签 环境心理学 生死观念 财神信仰 超度仪式 道教 道教文化 风水 食神


本站文章及内容仅供学术和文化交流。不涉及政治、宗教等敏感信息。The articles and content on this website are for acade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 only. It does not involve sensitive information such as politics or religion.
本站文章及内容来源于原创和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道长删除。The articles and content on this website are sourced from original and online sources. If there are any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Taoist to delete them.
本站为《安徽农金网》旗下非独立板块,旨在传播与弘扬农耕文化。This website is a non independent section under Anhui Agricultural Finance Network, aimed at spreading and promoting agricultural culture.


安徽农金网 中国道教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