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的渊源

单篇文章
发布于

风水术从古时流传至今,有许多别称,譬如:

形法

  • 堪舆
  • 青囊
  • 青乌
  • 青鸟
  • 地理

·堪舆

汉代古籍《淮南子》中说:“堪舆徐行,雄以音知雌。”东汉许慎 说:“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是指观察天,舆是指勘察地,堪舆之学即研究天地运行之学。

中国堪舆学说是由汉以前占卜之术传承分化而来。它以河图洛书为基础,结合八卦九星和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把天道运行和地气流转以及人在其中完整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特殊的理论体系,从而推断或改变人的吉凶祸福、寿天穷达。

堪舆这种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活动,从一开始就与天文、地理联系在了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堪舆之学就是中国古代的环境与建筑科

学。

·青囊

青囊能成为“风水”或“堪舆”的代名词得益于东晋人郭璞。郭璞

(276~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人,东晋著名学者、道学术数大师。据说郭璞得到黄石公青囊中书九卷,从而洞悉五行、天 文、卜筮之术,写出相地学经典著作《葬书》。这本书内容包罗天地, 博大精深。“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气行于地, 形丽于天,因形察气,以立人纪,紫微天极”。

目前所流传下来的黄石公《青囊经》,分为上中下三卷,全文仅410字。

·青乌

古人常把堪舆学称为青乌,青乌指的是人名,是当时著名的相地术大师。传说青乌子是黄帝时期的人物,《轩辕本纪》中说,黄帝当初划分中华州界之时,曾经求教于以相地闻名的青乌子。晋代葛洪在《抱朴子·极言篇》中,把青乌子说成是古代寿星彭祖的弟子,历经百岁后, 在殷成仙而去。

《风俗通》中说,“汉有青乌子善葬术。”《旧唐书·经籍志》中说,青乌子是汉代相地家,著有《青乌子》三卷。

青乌子的著作曾经流传甚广,如:南北朝刘孝标在注《世说新语》时,曾引用《青乌子相冢书》中的话:“葬龙之角暴富贵,后当灭门”, 唐代李善等人在标注《文选》时,也曾引言:“天子葬高山,诸侯葬连冈。”

·地理

“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一书中,它指的是研究地形、考察环境等。《周易》起源于河图洛书,它的内容广泛,包罗万象,从战国时代起就被当做儒家的经典之作。

《周易》中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 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意

思是语言遵循天地的变化之道,才能合乎天地自然之理。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这才能了解自然变化的奥妙。从上文可知,古时风水与天文地理的密切关系。古代的地理书籍还有《尚书》和《山海经》等。

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论衡》中这样解释“地理”一词: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到了唐代,孔颖达把他的观点进一步阐释:地有山川原野,各有条理,故称地理。

在古人看来,地球上这些地形、地貌、地势等自然造化,都是有章可循、有迹可考的,他们把这种道理称之为地理。

王充是唯物思想家,他认为天和地都是无意识的自然实体,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和事物的生成是自然无为的结果,并非有意安排。他否认天地与人之间存在感应关系。

·大地生气说

远古时期的人类,生存主要依靠不断向大地索取,他们生活的一切条件都来自于大地。因此,在远古人类的眼中,大地就像母亲一样,给予并滋养了他们的生命。所以,他们认为大地是有生命的,而人类则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认为大地不但有生命,而且还和人类一样是有经络穴位的。这些经络就是大地生气行走的路线,穴位就是生气聚集的处 所。

基于大地生气说,中国古人为了得到大地的生气,于是,千方百计地寻找最具生气的处所,这也就诞生了风水学。

·天人感应说

汉代著名思想家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说”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哲学和风水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主要有两个要点:

  1. 神学的灾异谴告说,被认为是天对君。
  • “天人同类”、“天人相副”说。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点往往交错或一道出现。

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思想家和经学家,在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

《公羊春秋》。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所采纳。老年时期在家著书,他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对当时一系列哲学、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他的哲学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人格神,创造了万物和人。天是有意志的,和人一样“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人与天是相合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继承了思孟学派和阴阳家邹衍的学说,并且把它发展得更为完善。

·天人合一

所谓有机自然观,指的是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的自然观,也即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这一观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也就是说,人要顺应天道,以自然为

本。人只有选择合适的自然环境,才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种有机自然观,既是风水思想的核心,也是东方传统文化的精华。

在中国古代,几乎每一部风水著作都以“生气”为主旨。“生气”预示着生机,代表着昌盛,在《易经》中属大吉。而“大地生气”说本身就是“大地有机”自然观的反映。只有在“大地有机”自然观的前提下,风水学的发展才有其价值可言。

·生气

古人认为大地和人类一样是有经络穴位的生命,这些经络就是大地生气行走的路线,穴位就是生气聚集的处所。这就是“大地生气说”,而古人为了得到大地的生气,就千方百计地寻找最具生气的处所,从而诞生了风水学。

风水的核心要求,就是在人的停留之处要有生气。风水学认为,自然中有一种能让万物生长发育的强大力量,它是能够焕发生命力的要 素,是环境中一切有利于生命成长的要素的总和,这就是“生气”。风水学把气分两种,生气与死气。生气是使万物生长繁茂之气。死气是没有生机的、不通达的死亡之气。风水大师郭璞在《葬书》中对“生气”有所论述,“五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

民间百姓也用生气与死气来形容一些事物,例如称血气方刚、斗志昂扬的人为有生气;称精神颓废、情绪低落的人为死气沉沉。称草木茂盛、水土肥美之地为有生气;称沙漠戈壁、不毛之地为死地。

·黄道

在古人的长期天文观测中,发现太阳每年会在天空中穿行一个圆形的路径,古人把这个路径称为“黄道”。实际上,它是太阳在地球公转时

映在地球上的投影。太阳在地球上沿着黄道一年转一圈,为了方便确定太阳的具体位置,人们把黄道划分成了十二等份(每等份为30度),用邻近的一个星座命名,这些星座就称为黄道十二宫。后来,人们发现, 在日、月、五星的周围,有一群星星环绕着它们,日、月、五星在它们之间运行,人们就把这些星星定为黄道坐标。汉代的贾逵首次在浑天仪上加入了黄道环,制作出了“黄道铜仪”。经过长期观测,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星作为坐标,由于它们很像日、月、五星的休息场所,所以被命名为“二十八宿”。古人再把它们分为东、南、 西、北四个宫,每宫七个星宿,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个灵兽的名字为四宫命名,用来分管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取“天之四

灵,以正四方”的意思。古人利用它们来观测昼夜、寒暑的交替和阴阳的变化,并测定岁时和季节。

到了汉代,人们开始采用根据黄道选择吉日的方法,即“择吉术”。二十八星宿从此成为选择吉日的重要依据。古人给二十八宿赋予了吉凶的内容,成为人们选择吉日的重要依据。择吉术将黄道中的青龙、天 德、玉堂、司命、明堂、金匮六星宿称为六黄道,而黄道吉日就是这六星宿所在的日子。

·相宅

相宅是指利用罗盘等工具,结合朝向、五行、八卦、周边环境等择吉避凶、选取宅地的一种古代民俗。相宅可以分为相阳宅和相阴宅两 种。其中,阳宅是活人居住活动的场所,阴宅是指死人的墓穴。无论是阳宅还是阴宅,相宅的目的都在于通过改善环境与人的关系达到趋吉避凶的效果,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一支,直至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地

所谓的相地,指的是对地理的观测,在古代,相地通常指的就是风水,但相地与风水术不能完全画等号,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相地术的产生先于风水术,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相地术。
  • 风水仅适应于住宅和墓葬,而相地则被广泛应用于农、林、副、牧、渔、军事等各大范围。
  • 相地的方法更为严肃,需要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估。除此之外,相地活动多需要科学依据,有利于人类对于环境的改造,而风水术则属于唯心论,常会让人陷于迷信的泥沼之中。

·星宿四象

古人在观察天空星象时,为了方便研究,便用神话中的四大灵兽来命名天象中的四个方位。这种区别方位的方法,后来被用于表示地面方位。星宿四象是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它们出自古代天文学。古代风水学吸取了这一方位表示法:北(后)为玄武,南(前)为朱雀, 左为青龙,右为白虎。

运用风水学选择居住地址时,就会用到这种方位表示法,而且还以其形来衡量地形。如:一个好的风水环境要求“玄武垂头,朱雀翔舞, 青龙蜿蜒,白虎驯俯”,意思就是,背后的山峰要垂头,前方的山峰要起舞,左边的山峰要连绵不绝,右边的山峰要伏顺。又说,住宅左边有流水,也即为青龙;右边有道路,也可看做白虎;前面有水池,即为朱雀;后面有丘陵,即为玄武。这样的住宅就是富贵之宅。

·北斗七星与风水的关系

北斗七星是现代天文学中大熊星座的尾巴部分,由七颗星组成。我国古人在观察天象时,觉得其形状类似“水斗”,因此称其为“北斗七

星”,七星的名字分别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在开阳星和摇光星的旁边,还有另外两颗小星,因光芒较弱,并不引人注意,左边的称为左辅,右边的称为右弼。

古代堪舆家根据北斗七星和辅弼二星,演变出堪舆九星。理气派以此九星代表吉凶方位,又把九星加上数字和颜色来表示时运转换。(参见下表)

风水学的渊源

侧边栏





1 【命理】 【文化】 【风水】 七杀 丧葬习俗 中医 五行 五行平衡 五行生克 交感巫术 八字 八字命理 十神 命理 命理大师 命理学 婚姻民俗 婴灵信仰 工位风水 心理学 正官 比肩 民俗仪式 民俗信仰 民俗象征 民间信仰 测试标签 环境心理学 生死观念 超度仪式 道教 道教文化 风水 食神


本站文章及内容仅供学术和文化交流。不涉及政治、宗教等敏感信息。The articles and content on this website are for acade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 only. It does not involve sensitive information such as politics or religion.
本站文章及内容来源于原创和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道长删除。The articles and content on this website are sourced from original and online sources. If there are any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Taoist to delete them.
本站为《安徽农金网》旗下非独立板块,旨在传播与弘扬农耕文化。This website is a non independent section under Anhui Agricultural Finance Network, aimed at spreading and promoting agricultural culture.


安徽农金网 中国道教协会